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

2013教師生命成長營心得


1/23-27,我參加了福智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教師生命成長營,五天四夜。
聽說五天都要吃「蔬食」,我並非無肉不歡,這倒是不影響,只是我討厭素料味,幸好,這五天都是有機蔬食,素料倒是沒有用上太多。
只是五天都必須待在中興大學,不得外宿,還有門禁,這對愛好自由的我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考驗,幸好,我也撐過去了。


課程安排相當緊湊,從早到晚都很紮實;早上上過的課,晚上的小組研討會再複習一遍,大家寫下整天的心得,與感動、感恩。
以下就分述我這五天內的心得:

一、觀功念恩
「觀功念恩」的概念,和我印象中的「正向心理學」似乎有些類似。觀別人的「功德」,感念別人施予的「恩德」,而非「觀過念怨」,觀別人的過錯,心裡都是對別人的怨念,如此一來,生活態度會有相當大的轉變,人生也會快樂許多。
觀功念恩需要練習,老師要教學生,必須從自己做起,學習觀功念恩的那一晚,小組輔導員在晚間研討時發下信紙和信封,讓學員們寫下對父母家人的感恩,許多學員都一手拿著筆,一手拿著衛生紙擦眼淚,父母生我養我育我二十餘年,回想從小到大的點滴,那是父母對我無私的愛,包容我的任性與叛逆,是該利用這個機會,好好寫下對父母的感恩。我忘了是誰說的:「感動要放在心裡,但感恩要說出來。」謝謝福智團體讓我有練習說出感恩的機會,往後我也會將對他人的感恩說出來。

二、常敗將軍
日常老法師常說自己是「常敗將軍」,屢敗屢戰。而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我有很大的感觸。
我是一個外表較為中性、或是陽剛的人(我不會說「男性化」,因為陽剛並非男性獨有的特質),被誤認為男生的次數也數不出來了,只是我從沒有在短短幾天內,密集地被誤認了這麼多次。這五天內,我被誤認了11次,集中在前三天,地點有火車站的集合處、宿舍內,以及性別分明的廁所。
其實第一天在火車站被誤認時,我大概就知道往後還會有很多次,也很好奇大家會有什麼反應。多數的反應都是尷尬,緊接著道歉,我覺得這樣也好,因為我讓她們知道,看起來陽剛的不一定就是男生;
比較特別的是一位義工,在我說出「沒關係,這次第九次了」的時候,她對我「讚歎」,因她認為我是「丈夫相」,而相由心生,想必我內心也具備了丈夫相的陽剛特質(其實佛教用語我不是很懂,不過我難得被誤認之後還被稱讚,所以就欣然接受XD);第11次讓我比較在意,因為那位婦人上完廁所後,開門走出來撇見我在排隊,就用相當不友善、打量的眼神注視著我,而我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,她就迅速離去了。
老實說,這個經驗讓我有點受傷,誰喜歡被不友善的眼神打量呢?可是我想到日常老法師「常敗將軍」的精神,這表示我做得還不夠,我會繼續用我的身體形象在體制內衝撞,直到這些誤解的眼神不再出現為止。(對誤解我的婦人觀功念恩:謝謝你讓我知道我還要更努力才行。)

三、那些義工教我的事
從第一天起,出火車站便看到許多穿著黃背心的義工,帶著親切的笑容,熱情招呼指引參加教師營的學員們到定點集合,下了接駁車後,還有福智高中的學生列隊唱歡迎歌、福智青年(參加大學福智社團的大學生)幫忙提行李,即使我表示自己提就好,但服務的學生仍然堅持讓她服務,並且引導我到宿舍。途中所見這些義工們,無不帶著發自內心的笑容,熱情的問候,營造出很歡樂的溫馨氣氛。三餐列隊歡迎是如此,營隊結束後列隊合唱祝福歌是如此,搭上遊覽車後,所有義工站在禮堂外,笑著揮手告別亦是如此。我很訝異也很欽羨,這些義工們竟然能夠服務地如此歡喜。
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遇到這些臉上充滿喜悅的義工,我也開始報以友善的回應,剛開始只是點頭微笑,後來漸漸加上謝謝、辛苦了,甚至在營隊結束之後,我一個人在台中街頭,面對陌生人我竟能給予友善的、主動的招呼(這是從前絕不可能發生的事)。我才發現,這五天讓我心裡某一部份融化了,我好像稍稍能體會義工能這麼歡喜為人服務的理由,當你能用柔軟的心看待週遭的一切、關愛週遭的人,即使對方沒有給予等量的回饋,但自己的心也會是歡喜的。
沉浸在充滿關懷的環境裡,不知不覺也會被這樣的關愛所感染,不禁讓我想到一句話:「癌症不會傳染,但關懷會。

雖然發生讓我當下難以承受的小插曲,但整體而言,對於生命成長營我仍然是給予高度的肯定。秉持對教育理念的堅持,今天我寄了封信給福智基金會,也希望當天在現場的教師們能看到:
各位福智團體的先進們,平安!
我是參加2013教師生命成長營的學員,也是一位國中教師。
首先,感謝您們舉辦這個營隊,這五天四夜內讓我重溫當學生的感覺,那是很幸福美好的。
而如證法師的開示、觀功念恩、有機蔬食等概念,也讓我受益良多。
在第四天分組的心靈對談時,有位老師提問了這個問題:
「現在學生之間異性之愛很普遍,但若是出現同性之愛,身為教師該怎麼輔導呢?以佛法的觀點怎麼看待?」
性莊法師先以佛法的觀點回答了(字句無法精準形容,但大致如下):
『以佛法的觀點,同性戀是不符合戒律的,只要是情感揪結產生了負面的影響,佛法都是不同意的,其實不只是同性戀,異性戀之間的情感揪結若產生負面的影響,佛法也是不贊同的。』
接著,法師回答了身為教師該怎麼輔導:
『我聽說大部份的同性戀孩子,他們的內心中會不斷告訴自己"我就是喜歡同性",其實異性戀從小大到被灌輸"我就是喜歡異性",這個現象大家可以去思考看看。身為教師應該以社會上、正確的價值觀去輔導同性戀的孩子,為了不讓這些同性戀孩子將來在社會上受到排斥,教師可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引導他們的內心,讓他們接受「喜歡異性」的概念,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轉變過來。』
我感到相當的震驚,這和我所知道的、目前科學研究成果不符,而站在同性戀孩子的角度來看,這種「我是為你好」的心態,其實是更深的傷害,茲說明如下:
一、1973年,美國精神病協會(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)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列表(DSM-III-R)中刪除(APA, 1998),其後,美國心理學會(1998)、美國精神醫學會(1998, 2000)、美國小兒科醫學會(1993)、美國青少年醫學會(2006)、美國精神分析學會(2006)、美國醫學會(2007)等皆強調不同性傾向均為正常,也強力宣示對不同性傾向的平等看待、反對性傾向歧視、反對以改變性傾向為目標的治療。美國心理學會及美國精神醫學學會(1999)等機構發表報告,指改變性傾向會引致焦慮和罪惡感,成功改變的可能性亦幾近零。美國精神醫學學會(2008)指出「目前尚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證實改變性傾向的治療安全或有效」。有一些經歷過改變性傾向療法的人表示,試圖改變性傾向有潛在性的危害(※註)。
二、基於上述的立場,我們要改變的、教育的應該是非同性戀學生,讓他們認識、了解同性戀,破除對同性戀的偏見與歧視,進而讓同性戀孩子在將來不至被社會排斥,我個人認為,這才是讓社會更美好的作法。
反之,要求同性戀孩子改變以順應社會,這不啻為對這些孩子們帶來壓迫與痛苦的行為嗎?所以,當法師說出同性戀孩子可以「轉變」,讓我相當驚訝,這和佛教慈悲為懷的理念似乎背道而馳了。
當時台下坐了滿滿的教師,而法師做了這樣的回應,我想到若是台下的教師們在職場上遇到同性戀孩子,不但不了解其內心無法言說的苦楚,反而「循循善誘」這些孩子「轉變」,這對那些孩子而言會是多大的傷害?為此,我感到無比痛心。
我不知道這是法師個人的看法,還是貴基金會的共識,只是身為教師,我有不讓任何學生受到傷害的使命感,相信貴金基會面對眾生亦具備更大的慈悲,不忍任何人受苦。
行文至此,感謝性莊法師讓我有這個機會寫這封信,我也會學習日常老法師「常敗將軍」的精神,屢敗屢戰,從受挫的地方重新站起來,繼續努力。再次由衷感謝貴基金會的講師群、義工及所有工作人員,為了讓社會更美好所盡的一切心力。
學員編號 T3735 敬上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最新回應